幾乎是下意識的,朱簡烽就想要跳出來,提醒自己老父親,給親王子也封親王,是不符合大明歷代祖制的。
不管是指定朱靖垣當朱簡炎的繼承人,還是給朱簡烽一系額外一個親王銜,都是不符合祖制的。
但是老皇帝沒給意見爆發(fā)出來的機會,說完兩道圣旨之后稍微喘口氣,馬上帶著怒氣大聲說:
“封親王,是為了和談而封,誰有意見,就去署理鴻臚寺卿,去主持和談吧。”
此言一出,所有的大臣頓時就蔫了,包括朱簡烽自己。
雖然國內(nèi)的改革,肯定會引發(fā)巨大的熱度,把和談的事情壓下去,但是仍然沒有人愿意擔和談的責任。
在場的幾個王爺都是格外的后悔,早知道把自己兒子帶過來了,額外一個親王爵位??!
只可惜有錢也難買早知道——
朱靖垣自己也懵了,老皇帝給的條件真的太高了,完全超出了自己的預料。
讓自己作為和談代表,給個封號提一下身份,是可以理解的,但是直接給親王就超標了啊。
給個郡王就完全足夠了,親王子封郡王是太祖時代的祖制,雖然世祖后就不執(zhí)行了,但是也算是勉強符合祖制了。
朱靖垣愣神好一會兒,才反應過來躬身謝恩,然后準備找地方坐下,好好放松一下精神。
結(jié)果朱靖垣剛準備開溜,就聽見老皇帝又開口了:
“靖垣你要主持和談,先說你對這次和談本身的想法吧,比如和談的底線以及目標……”
“我……”
朱靖垣瞬間無語,我就是一個十五歲的大孩子,現(xiàn)在是擔著童言無忌的角色設定,來當消除議和影響的工具人的。
實際的談判,肯定要有鴻臚寺的專業(yè)人員解決的,自己就是作為代表去簽字的。
對于和談的內(nèi)容和方向,自己能有什么好說的?自己說了能管用嗎?
但是老皇帝問了,自己也不能不答。
幸好朱靖垣本來就是鍵政選手,來的路上已經(jīng)腦補過了,自己要怎么當鴻臚寺少卿。
于是朱靖垣再次對大臣和皇帝拱手,然后硬著頭皮繼續(xù)說明自己的判斷。